资讯|论坛|资源|病例

搜索

首页 保健 文化 技术 资讯

科室导航:

《内经》论“喘”十辨

2016-02-23 12:11阅读: 来源:未知责任编辑:xnlin
[导读]《内经》论“喘”十辨 喘为临床常见病,但很多医生疗效欠佳。笔者认为研读《内经》,梳理有关“喘”的理论,可对此病的认识更加全面。 《内经》“喘”字,约有二义。一指喘促

《内经》论“喘”十辨

喘为临床常见病,但很多医生疗效欠佳。笔者认为研读《内经》,梳理有关“喘”的理论,可对此病的认识更加全面。

《内经》“喘”字,约有二义。一指喘促病证,常称“喘息”、“喘逆”、“喘喝”、“喘鸣”、“喘呼”,或称“息贲”、“上气”。莫枚士《研经言》释喘:“古之所谓喘,即今之所谓气促。《说文》‘喘,疾息也’。……疾息正今之气促。”

二指脉喘,谓脉搏跳动急迫。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等,此脉喘与喘病之喘迥异,不多讨论。

病在诸脏腑

喘证的病位主要在于肺,其次在于肾,再次在于肝、心、胃及大肠诸脏腑。《素问·标本病传论》云“肺病喘咳”;《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肺病者,喘咳逆气”;《灵枢·五阅五使》云“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五邪》云“邪在肺,则病……上气喘”。《素问·至真要大论》还明确指出:“诸气郁,皆属于肺。”凡此皆言喘病在肺。

又《藏气法时论》云:“肾病者……喘咳身重”;《灵枢·经脉》有:“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喝喝而喘”。此言喘病在肾。此外,《脉要精微论》云:“肝脉搏坚而长……令人喘逆”,言喘病在肝。《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暴上气而喘”,言喘病属心。《素问·厥论》“阳明厥逆,喘咳身热”;《灵枢·四时气》“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是言喘属胃与大肠。

概诸所述,喘病属肺亦属肾,并与诸脏腑相关。《难经·四难》曾谓“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便是《内经》理论思想的体现。


喘因多端

致喘的病因颇多,《内经》认为有外感六淫所伤致喘,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暑,汗,烦则喘喝”;《素问·五常政大论》“岁火太过,炎暑流行……少气喘咳”,此乃火热之气所伤致喘。《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太过,燥气流行……甚则喘咳逆气”,此燥气所伤致喘。《气交变大论》“岁水太过,寒气流行……喘咳”,此寒气所伤致喘。《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之复,湿变乃举……喘咳有声”,“太阴司天,呼吸气喘”,此湿气所伤致喘。《素问·通评虚实论》“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此风气所伤致喘。

有饮食劳倦及情志所伤致喘,如《生气通天论》“味过于甘,心气喘满”;《素问·举痛论》“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素问·经脉别论》“有所惊恐,喘出于肺”;《素问·痿论》“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等。

有因气滞血瘀及水气泛溢致喘,如《素问·调经论》“气有余则喘咳上气”;《脉要精微论》“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平人气象论》“颈脉动,喘疾咳,曰水”;《逆调论》“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等。

又有因脏腑虚实、阴阳失调致喘,如《灵枢·天年》“五藏皆不坚……喘息暴疾”;《素问·奇病论》“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其盛在胃,颇在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身热……喘粗为之俯仰”;《素问·阴阳别论》“阴争于内,阳扰于外……使人喘鸣”等。

此外还有因针刺误伤致喘,如《素问·刺禁论》“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

综上,喘的病因多端。后世严用和作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将理失宜,六淫所伤,七情所感,或因坠堕惊恐,渡水跌仆,饮食过伤,动作用力,遂使脏气不和,营卫失其常度,不能随阴阳出入以成息,促迫于肺,不得宣通而为喘也。”(《济生方·咳喘痰饮门》)

上一页[1][2][3]下一页


虚实辨证10种

喘的辨证是以虚实为纲,实喘多而虚喘少。实喘包括七种主要证候:

一为肺热喘,《素问·刺热篇》云:“肺热病者……身热,热争则喘咳。”

二为肺寒喘,《灵枢·五邪》说:“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

三为肺胀喘,《灵枢·经脉》云:“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四为心痹喘,《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暴上气而喘。”

五为阳明腑实气逆喘,《素问·阳明脉解》云:“阳明厥则喘而惋。”《素问·厥论》云:“阳明厥逆,喘咳身热。”


分享到: 0

热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6 © Xnl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438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