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资源|病例

搜索

首页 保健 文化 技术 资讯

科室导航: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2016-02-23 15:45阅读: 来源:未知责任编辑:xnlin
[导读]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1.晕针: 初诊病员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或当劳累、空腹、大泻、大出汗、大出血后,或针刺手法过重,体位不当等均可引起晕针反应。晕针时,病人突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1.晕针:
  初诊病员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或当劳累、空腹、大泻、大出汗、大出血后,或针刺手法过重,体位不当等均可引起晕针反应。晕针时,病人突然出现头晕眼花、出冷汗、胸闷、恶心、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晕厥、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细欲绝等症状。
发生晕针反应,应立即出针,让患者平卧,头部稍低,给以温开水或糖水,一般静卧片刻即能恢复。严重者刺人中、涌泉、足三里、内关,灸百会、关元等穴,必要时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为了预防晕针反应,医生对初诊者要解除其顾虑,防止其精神过分紧张。选穴不宜过多,手法不宜过重,并尽量采取卧位针刺。对劳累、体弱、病后患者,应先休息片刻再行针刺。针刺过程中,医生应随时观察病人的表情及面色,发现晕针先兆,及时处理。

  2.滞针:
  滞针常由病人精神过分紧张而致肌肉强烈收缩,可行针时捻动幅度过大,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滞针表现为针体在体内捻转提插滞涩、困难,甚至不能出针。

  医生用手指在滞针部位轻轻叩打,使紧张的皮肤和肌肉缓解,或在滞针的针柄上施灸,或在滞针附近的穴位另刺一针,即可缓解滞针现象。如因单向捻动幅度过大,可将针向相反方向捻转,待针体松动后即可出针。

  对初诊病人针前做好解释工作,同时针刺手法要轻巧,捻转幅度不要太大,更不要单向捻转过紧。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第 2 页

  3.弯针:
  弯针是由病人在留针过程中,突然变动体位,可操作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所致。因针身弯曲在病人体内,可风针柄改变了原来的刺入方向,捻转和出针均感到困难,病人感觉疼痛。

  医生在处理弯针现象时,要顺着弯针方向,边捻转边将针取出,不可用力拔针。若由于病人体位变动造成的弯针,令病人恢复原来的体位即可。

  只要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后再针刺;针刺时手法要轻,指力均匀;刺后嘱病人不要变动体位,这样就可有效地预防弯针。

  4.折针:
  折针最易发生在根部。如果针具的质量欠佳,可针体被腐蚀生锈,或针刺手法过重,病人因强刺激而肌肉突然收缩等,均可引起断针。

  折针时,如果针身残端露于皮肤之外,应嘱病人不要变动体位,用镊子下压残针周围皮肤,使针体暴露,再用镊子夹出。如残针完全陷入皮肤,针尖到达对侧皮下,可揉按断端针孔,使针从另一端透出皮肤,随之拔出。如以上方法均不能取出者,应采取手术方法,将针取出。

  针刺前,医生对针具应仔细检查,针刺时手法宜轻柔,针身不可全部刺入体内,针后嘱咐病人不要变动体位,均可有效地预防折针。

上一页[1][2][3]下一页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第 3 页

  5.刺伤重要脏器:
  在重要脏器体表进针过深可伤及脏器,而发生医疗事故。刺伤胸壁和肺脏,可造成外伤性气胸;刺伤脑脊髓,尤其是延髓(在哑门、风府穴部位进针过深),可危及生命;刺伤肝、脾、肾可造成肝出血、脾出血、肾出血,甚至发生出血休克;刺伤胆囊、膀胱、胃、肠,可导致腹膜刺激症和急性腹膜炎;刺伤周围神经根、干,可造成神经炎;刺伤皮下血管,可造成皮下出血等等。对上述种种针刺意外,应及时处理。抢救危重病人,应请专科医生会诊治疗。

上一页[1][2][3]



分享到: 0

热门

  • 挑治疗法

    挑治疗法

    挑治疗法又称“截根法”,是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用针具(三棱...[详细]

  • 头针疗法

    头针疗法

    头针疗法, 就是将针刺法与现代医学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结合...[详细]

  • 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是通过针刺穴位和利用电刺激的综合效应施治于人体...[详细]

  • 针刺前的准备

    针刺前的准备

    针刺前的准备 (一)针具 毫针是针刺治疗的主要针具,目前所...[详细]

  •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详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6 © Xnl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438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