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膏药贴敷注意事项
中医膏药是中药外用的一种,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贴在患处用来治疗疮疖、消肿痛等。那么中医膏药贴敷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中医膏药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腧、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的不同辩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风门、膈腧、心腧、脾腧、肾腧、足三里等。
换贴膏药时最好能间隔一段时间,让皮肤适当休息1~2个小时后再贴第二张。因为汗腺、皮脂腺需要排泄,长时间贴膏药会造成局部温度高、湿度大,代谢废物不能排出,进而刺激局部皮肤出现瘙痒、过敏等不适。
因平时运动不慎造成肌肉损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马上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因为这类膏药具有活血散淤的作用,受伤后马上贴膏药并不能达到消肿、止痛作用。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桃仁等活血化淤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特别是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骶部都不宜贴膏药,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
此外,贴黑膏药时最好先用热毛巾或生姜片擦净局部皮肤,然后用微火把膏药加热贴敷患处;贴橡皮膏时先将患处擦净,撕去膏药的纱布贴于患处,但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及外伤合并感染者不宜贴用。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自觉瘙痒,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停止贴敷,并进行抗过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