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养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运用气功方法来调节人体身心健康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中医五绝网为您介绍一下气功养生法。
气功养生法(图)
气功分类法
气功,古称吐纳、调息等等。它是祖国医学遗产中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一种医疗保健活动。气功的分类按人体内在作用,分为内功和外功;按人体活动的形式,分为动气功和静气功;按外部负荷作用于人体的形式,分为硬气功和软气功(也称轻气功)。内功以练静为主,主要用于防治疾病。外功则以练动为主,主要用于强身治病,也用于武术技击防卫。硬气功主要通过运气、闭气和高度意念集中而作出力量过人的表演,如头撞石碑、腹托千斤、手折钢筋等等。当然,平常我们所讲的气功疗法,主要指内功和外功而言。它一般是通过姿势(形)、呼吸(息)、意念(神)三方面的锻炼,达到调整机体内部功能、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修补再生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
气功练习侧卧法
一般采取向右侧卧,头略前俯,右臂弯屈在身旁,手放在离头约两寸处的枕头上,掌心朝上。左臂自然舒展,手放在髋上,掌心朝下。两腿自然弯屈,左腿置于右腿上。两眼轻轻闭合,口唇合拢,上下牙齿轻轻接触,舌自然放平。练功者侧卧定当后,即可开始练习气功
气功练习动静相兼法
在动静的练法和结合上,有的以静(内功)为主,有的以动(外功)为主。但是,经验证明,总以动静相兼为好。在动与静的一般结合上,可根据年龄、性别、体质、性格、是否患病等,把动功和静功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锻炼。例如,在练完静功后接着练动功;也可早晨练静功,晚上练动功,或是在一个时期内以练静功为主,或是以练动功为主,等等。这些都须视具体情况而定,妥为运用。总之,只有把动与静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不致有偏。
气功练习对象区别对待法
1. 锻炼的时间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而定,总的原则不能使身体过度疲劳。集体操练也不必强求一律,以舒适为度。如有空闲时间,身心不感疲劳,可以多练,但不可勉强延长时间, 留有余兴, 当欲罢不能之时也可适当延长。
2. 男女有别。如妇女在月经期间可以照常练功,但要减少意念(意守下丹田)活动,以免引起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
上一页[1][2][3][4][5][6][7][8][9][10] ... 下一页
气功练习呼吸调整法
用鼻自然呼吸,比平常稍慢稍深一些,但快慢深浅要均匀平稳,还应将呼吸调整得细一些,以呼吸时听不出声音为度。总的要求是:匀、稳、细。
气功练习默念字句法
默念字句可使练功者顺利进入练功状态。默念字句,一般由3个字开始,可逐渐增加,但最多不要超过9个字。常用的字句是“自己静”,“自己静坐”,“自己静坐身体好”,“自己静坐身体能健康”。其与呼吸的配合为:第一种呼吸法,默念第一个字时开始吸气,念中间的字时停顿呼吸(中间的字句越多,则停的时间越长),念最后一个字时将气呼出。第二种呼吸法,吸气呼气后,停顿时默念字句,念完后再吸气呼气,再念字。
气功练习偏差察觉法
气功偏差是指气机失调,阴阳失衡,气机凝聚于身体某一部位而发生的各种难以自控的异常反应,常见的表现有:
1. 头痛如裹如箍,如压重物,或头部某一部位麻木难忍。
上一页[1][2][3][4][5][6][7][8][9][10] ... 下一页
2. 感觉有一股莫名其妙的热流干扰,日夜不休,或滞留于头顶、眉心、胸腹部、腰背部等,或流窜到某些穴位,如风池、百会等。
3. 头晕、头昏、头胀,两足如踏海绵垫,或头重脚轻,终日昏昏沉沉,精神恍惚,摇摇欲倒,有的人因此而发生意外事故。
4. 胸闷,胸痛,胸口有阻塞感,食欲大减,恶心干呕;心悸,大汗淋漓,出现早搏,遗精等。
5. 杂念纷扰,焦虑不安,有的严重失眠,有的昏沉嗜睡,健忘迟钝。
6. 步态不稳,躯干晃动,左右摇摆,前俯后仰,手舞足蹈,不能自控,甚至不自主地颤动数小时之久。当练习气功发觉出现气功偏差时,应立即停止练习,找医生和气功师帮助纠正。
气功练习偏差防止法
1. 不要照书本依样画葫芦,盲目自练,而要请在气功练习方面有经验的人作指导。
2. 不要找非正规气功师传授气功。有的人根本不懂气功原理也打着气功招牌办班、治病。如果受其欺骗,跟着练功,就很容易出现气功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