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炮制大全
药酒,古代同其他酒统称“醪醴”。我国最早的医书《皇帝内经》终就有“汤液醪醴论篇”。醪醴,就是用五谷制成的酒类,醪为浊酒,醴为甜酒。以白酒、黄酒和米酒浸泡或煎煮具有治疗和滋补性质的各种中药或食物,去掉药渣所得的口服酒剂(或药物和食物与谷物、曲共同酿制),即为药酒。因为酒有“通血脉,行药势,温肠胃,御风寒”等作用,所以,酒和药配置可以增强药力,既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又可用于病后的辅助治疗。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各种药酒的炮制方法:
人参大补酒
配 方:人参5克,熟地黄25克,枸杞子90克,冰糖100克,白酒2500克。
制 法:将人参去芦头,烘软,切片,枸杞子除去杂质,与白熟地同放入洁净的纱布袋中,封好袋口,把药袋放入酒中密封浸泡,每日搅拌1次。浸泡15天后,用洁净纱布过滤,取药酒备用。将冰糖放入锅中,加少量水加热溶化煮沸,煮至见微黄时,趁热过滤去渣,待凉后加入药酒中,搅匀。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清酒液即可饮用。
功 效:大补气血。安神,滋肝明目。适用于身体虚弱,神经衰弱,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无病者常饮,有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之功。
服 法:每日2次,每次饮服15~20毫升。
地仙酒
【配方】肉苁蓉35g 炮附子35g 木鳖子50g 天南星30g 白附子30g 覆盆子30g 菟丝子30g 赤小豆30g 骨碎补30g 何首乌30g 炙川乌10g 炙甘草10g 川椒35g 地龙50g 防风30g 羊膝35g 草薢30g 羌活30g 狗脊30g 人参20g 黄芪20g 白术10g 茯苓10g 白酒3000ml
【功用】益气健脾,补肾温阳,壮筋骨,活经络。
【制法】1 将上述药材洗净一同捣成碎末,用纱布包裹; 2 放入酒中浸泡60余天,过滤,去渣备用。
【用法】每次5~10ml,每日1次(晚间饮用较佳)。木鳖子有毒,饮用时宜从小剂量开始。
【药材功效解析】肉苁蓉、菟丝子、何首乌、覆盆子:补肾固精。
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
草薢、牛膝、狗脊、骨碎:强筋壮骨。
羌活、防风、白附子、川乌、地龙、木鳖子:祛风通络。
川椒、附子:温阳散寒。
乌药南星:理气化痰。
赤小豆:利水湿。
此酒扶正祛邪,主治五劳七伤,肾气衰败,精神耗散,行步艰难,饮食无味,耳聋眼花,皮肤枯燥;妇人宫冷无子,下部秽恶,肠风痔漏,吐血泻血,诸风诸气。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灵脾肉桂酒
【组成】仙灵脾100g 陈橘皮15g 黑豆皮30g 连皮大腹槟榔3枚 豉30g 肉桂30克 生姜3片 葱白3根(切)黄酒1000ml
【功用】温补肾阳,健脾利湿。
【制法】1 将上述药材捣碎,装入纱布袋内; 2 悬挂于小坛内不触坛底,煻灰火(热灰火)外煨1日后取出候冷备用。
【用法】每次10ml,每日早晚2次,将酒温热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仙灵脾、肉桂:温补肾阳,虚冷纳差诸证可除,为方中主药。
陈皮、豉、槟榔、黑豆皮、生姜、葱白:理痰气,健胃疏风,推陈以致新。补肾温脾,疏利肠胃,标本相顾,则虚冷诸症自退。
黄酒:有助温补疏利之功。
此酒主治脾肾两虚,脘腹冷痛,食欲不佳,腰酸体弱。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人参灵芝酒
配方:大支人参1支,灵芝草30克,白酒750毫升。
主治:失寝,食欲不佳,冠心病,病后年老体弱。
服法:人参、灵芝一起浸入白酒中,7天以上即可饮用。每次l匙,日饮l-2次。
人参枸杞子酒
配方:人参20克 枸杞子350 克 熟地100 克 冰糖400 克 白酒5公斤。
功效:强壮抗老,补阴血,乌须发,壮腰膝,强视力,活血通经。适用于病后体虚及贫血、营养不良、神经衰弱、糖尿病等患者饮用。无病常饮,亦有强身益寿之功。 大补元气,安神固脱,滋肝明目。适用于劳伤虚损、少食倦怠、惊悸健忘、头痛眩晕、阳痿、腰膝酸痛等症。
制作:1.将人参烘烤切片,枸杞除去杂质,用纱布袋装上扎口备用。2.冰糖放入锅中,用适量水加热溶化至沸,炼至色黄时,趁热用纱布过滤去渣备用。3.白酒装入酒坛内,将装有人参、枸杞的布袋放入酒中,加盖密封浸泡10-15天,每日搅拌1 次,泡至药味尽淡,取出药袋,用细布滤除沉淀物,加入冰糖搅匀,再静置过滤,澄明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