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资源|病例

搜索

首页 保健 文化 技术 资讯

科室导航:

中医辨证论治白喉

2016-02-24 21:28阅读: 来源:未知责任编辑:xnlin
[导读]中医辨证论治白喉 中医学很早即有许多关于白喉病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喉痹”。北宋《圣济总录》和明代《景岳全书》又称之为“缠喉风”和“镇喉风”。1864年张绍

中医辨证论治白喉

  中医学很早即有许多关于白喉病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喉痹”。北宋《圣济总录》和明代《景岳全书》又称之为“缠喉风”和“镇喉风”。1864年张绍修所著《时疫白喉捷要》则正式提出白喉病名,为我国第一部详细记载白喉的专著。认为白喉为时疫,证发有时,传染甚速,病重危险,治者每多束手无策,其后《重楼玉钥》一书云:“喉间起白如腐一证……初起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鼻通者轻,鼻塞者重,声音清亮,气息调匀易治,若音哑气急,即属不治。”对本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判断进行了详尽描述。

  辨证论治

  1.风热袭表

  症状:发热,微恶寒,头痛身疼,咽红有白点或片状假膜。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2克,连翘、牛蒡子、玄参各10克,薄荷(后下)、蝉蜕各5克,甘草9克,牛膝根15克。

  2.阳热亢盛

  症状:高热烦渴或恶心呕吐,咽部红肿,白膜较大。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金银花、紫花地丁各12克,黄连6克,黄芩、黄柏、栀子、连翘各10克,蒲公英、山豆根各15克。若见皮肤斑疹,加牡丹皮10克,生地黄12克。


  3.阴虚燥热

  症状:低热口干,咽燥作痛,咽部白膜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养阴清解汤加减:生地黄、玄参、金银花各12克,麦冬、牡丹皮、黄芩、连翘各10克,山豆根15克。

  4.痰热闭塞

  症状:发热咳喘,咳声嘶哑,鼻翼煽动。舌红苔黄,脉滑数。重者痰鸣唇紫,面色苍白,呼吸困难。

  治法:逐痰通闭,避秽解毒。

  方药:急服雄黄解毒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外治可用巴豆朱砂膏敷贴印堂穴,8小时后局部起红紫色小水疱,用针挑破,涂1%甲紫溶液,24小时后假膜即能缩小,3~4天完全脱落。轻者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5克,杏仁、瓜蒌、金银花、连翘各12克,生石膏30克,川贝10克,山豆根15克。

上一页[1][2][3]下一页


  5.疫毒内侵

  (1)心气不足

  症状: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头面汗出。舌淡红,苔黄,脉数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独参汤或加减复脉汤化裁:生地黄、阿胶(烊化)、麻仁、山萸肉、党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炙甘草9克。余毒未尽者,加金银花12克,牡丹皮10克。

  (2)心阳不振

  症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短促,尿少。脉细弱。

  治法:益气回阳。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饮加减:白参、甘草各9克,附子、白术、茯苓各10克,黄芪15克,五味子、麦冬各12克,干姜3克。

上一页[1][2][3]



分享到: 0

热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6 © Xnl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438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