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医学科学家调查,在经历了人生不幸剧变之后,有80%的人在两年内生病。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心理学家霍姆斯和莱赫,曾对5000人进行了调查,然后给各种不同的类型的事件加以“定量打分”(如:爱人死亡,精神打击最大,因而打分最高;丢失贵重物品、与好友发生感情摩擦等则分数略低……),凡生活中发生剧变的人在那段时间里,各种疾病都有所增加。另外,有的科学家做过对比实验:在体质、年龄、生活条件相似的两组人员当中,近亲眷属发生丧亡的一组人员,其死亡率要比相似年龄对照组高出7倍!
固然,不良的心态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加剧,然而,过度强烈的喜、乐等兴奋刺激,对人的健康的损害,也是值得警惕的,有时不仅是“病从心生”,甚至还会“命从心亡”。这方面更容易被人们忽视,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更需要高度注意。
有一位老人,一生艰辛,晚年生活逐渐好转。一天,儿子用多年积攒的工资收入给老人买了一台彩电,晚饭后全家欢乐地在一起观看电视节目,老人喜不自禁,一会儿忽然昏迷不醒,送医院后经抢救无效,身亡。原来是因兴奋过度,患脑溢血而死。
另一位老人,到火车站去接多年未见的小孙女,见面之后,老人高兴极了,一下子把孙女抱在怀里,于是悲剧倾刻发生,老人心脏病突发,不治身亡。
以上情况说明,“病从心生”的问题,是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是老年人在争取健康长寿中的一个不小的干扰和障碍。
为什么“病从心生”的问题在科学文明相当发达的今天仍然屡屡发生而没有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防范呢?这是因为:
其一,人的心理、情绪不太容易控制。饱了不再吃,累了少活动,药吃到一定数量要停一停……,这些容易做到。然而,失去亲人谁能不悲伤?受到冷遇、歧视或遭到打击、迫害谁能不愤怒?因为心理、情绪像没有缰绳的野马,难以驾驭。
其二,心理、情绪是摸不着、抓不住的,比较抽象一些,因而难以具体感知、难以把握“适度”。何谓“适度”?它不可称,不好量,没有具体明确的标准。何况一时心情不好,很难看出其危险,即使造成疾病,也多是日积月累所致,难于及时察觉,因而容易造成“无所谓”的错误心理而任其自流。
其三,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对心理因素的双向效应缺乏全面的理解,特别是对积极心态的相反效应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思想上重视不够(心理因素可以致病、导病,也能防病治病,这是其双向效应。积极的心理因素如果发展到不适度的地步——即狂喜、极乐等极端的程度,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这是积极心态的相反效应)。
为了健康长寿,老年人应该善于主宰自己的心理,学会驾驭自己心灵的航船,使心理因素经常产生正效应,防止其负效应的出现。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加强思想品德修养。要做到遇事能从科学道理找到正确答案,使心胸豁达、视野开阔、畅怀乐观;对待个人得失,能做到不贪求、不妄想、私欲不纵、邪恶不长,把握正直做人的准则,即使碰到不顺心的事,也能以唯物辩证的观点看到事物不利和有利的各个方面,做到思想通,情绪平,随遇而安,知足常乐。
(2)培养业余爱好,使消极心态得以及时疏导。业余爱好会把人的心绪引导到一个令人十分舒畅、欢愉的精神境界,琴棋书画、散步打拳、养鸟赏花、串亲访友、阅读书报……各种爱好都能起到使消极心态及时得以疏导的作用。可以想象,当一个人把注意力全部倾注到自己所爱好的活动中去的时候,一切忧愁烦恼,自然会抛至九霄云外,此时,心理上的平衡,自然会很容易地获得。
阴道,在正常情况下,有两道天然屏障:外有大小阴唇半闭,内...[详细]
婚前检查是怎么回事?婚检是保证优生的第一步,对男女的身心...[详细]
“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详细]
射精过程是如何完成的?在性交时,当性兴奋达到高潮或局部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