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有多种症状表现,皮肤相关症状有约80%患者有不同程度皮肤瘙痒,可轻可重,夜间加重,女性可能更明显,长期瘙痒致抓痕、色素沉着等;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包括乏力(影响活动能力)、黄疸(皮肤巩膜黄染,程度各异)、肝脾肿大(可致右上腹不适,儿童影响生长发育);其他系统相关症状有骨质疏松(因胆汁淤积影响维生素D代谢,女性风险更高,骨折风险增加)、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相关表现(如维生素A缺乏致夜盲等,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表现,儿童影响生长发育)。
一、皮肤相关症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常出现皮肤瘙痒症状,这是较为常见的表现之一。研究发现,约80%左右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其发生机制与胆汁淤积导致胆盐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有关。这种瘙痒可轻可重,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尤其在夜间可能会加重,影响患者的休息质量。对于女性患者,由于激素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瘙痒可能相对更为明显一些,而长期的瘙痒可能会导致皮肤抓痕、色素沉着等继发改变。
二、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1.乏力:很多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这可能与胆汁淤积影响了机体的代谢功能有关。患者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仍会有疲倦感,影响日常的活动能力,对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在生活方式上,乏力可能会导致患者活动减少,进而可能引发肌肉萎缩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2.黄疸: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这是因为胆汁淤积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胆红素反流入血,从而引起黄疸。黄疸的程度可轻可重,轻度黄疸可能仅表现为皮肤轻度发黄,而重度黄疸时皮肤黄染明显,甚至尿液颜色也会加深,呈浓茶色。对于有基础肝病病史的患者,黄疸的出现可能提示病情的进展。
3.肝脾肿大:体检时可能发现肝脾肿大,肝脏肿大是由于胆管炎症、纤维化等导致肝脏体积增大,脾脏肿大则与门静脉高压等因素有关。肝脾肿大可能会引起右上腹不适等症状,对于儿童患者,肝脾肿大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相关指标,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曲线等情况。
三、其他系统相关症状
1.骨质疏松: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这与胆汁淤积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有关。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导致骨量丢失。女性患者由于绝经后本身骨质疏松风险较高,再加上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影响,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进一步增加。骨质疏松可能会导致患者骨折风险增加,尤其是脊柱、髋部等部位骨折的风险明显升高。
2.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相关表现:由于胆汁淤积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进而可能导致脂溶性维生素A、D、E、K缺乏。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夜盲、皮肤干燥等;维生素D缺乏除了导致骨质疏松外,还可能影响钙的代谢;维生素E缺乏可引起红细胞溶血等;维生素K缺乏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等。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的缺乏表现,儿童患者缺乏脂溶性维生素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中的骨骼、视力等方面的正常发育。
菜刀切到手指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应根据伤口深度、清洁程度...[详细]
包皮系带撕裂或断离后,轻微撕裂可自行处理,严重撕裂或断离...[详细]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体温在36℃至37.5℃之间都正常,但由于体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