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滚疗法概述】
蛋滚疗法是用鸡蛋在患者身上来回滚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治病,不仅疗效好,而且感到舒适,没有痛苦,深受群众欢迎,所以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应用。
【蛋滚疗法操作方法】
民间应用的蛋滚疗法有两种:一种是热滚法,一种是冷滚法,其中以热滚法应用较为普遍。
(一)热滚法:
①在瓦罐中加水750毫升,放入鸡蛋2个,同时加入生姜(捣碎)30克,葱白15克,艾叶15克,共同煎煮1小时,鸡蛋外壳变成褐色,然后在此药液中保温备用。
②取煮制好的温热鸡蛋1个,趁热在患者头部、额部、颈部、胸部、背部、四肢、手足心依次反复滚动热熨。此蛋凉后放入药液中继续加热,马上换另一只在上述部位滚动。这样轮番使用,直至患者微汗出,停止操作,令患者覆被静卧即可,若鸡蛋在煎煮和滚动过程中蛋壳破裂,可将蛋白取出(去掉蛋黄),将蛋白与葱、姜及银首饰1只共包在纱布内,放在原砂锅内煮热,取出挤去多余的药液,在患者上述部位依次擦搓,至令汗出,停止操作。
(二)冷滚法:用生鸡蛋在患处反复滚动,每日3~5次,连续多日。在用此法治疗3日后,将滚动所用的鸡蛋煮熟,剥壳检查,可见蛋白蛋黄已缩成硬块。根据蛋白蛋黄收缩程度,可以判断病证轻重的程度,从而判定是否仍需继续治疗。在经过多次治疗后,如果滚动的鸡蛋,煮熟后蛋白蛋黄逐渐分明,则是疾病将愈的征兆。
【蛋滚疗法第 2 页适应证】
(一)伤风感冒、风寒咳嗽、高烧无汗、全身麻木、风寒湿痹、肢体无力、头晕头痛以及痢疾等病:宜用热滚法治疗。在用热滚法治疗时,根据民间流传经验,认为从蛋滚后蛋黄所变的形状和颜色,可以判断病情。例如治疗高烧病人后,蛋黄外表隆起许多小点,称为“麻钉”,从麻钉的多少,可以推断疾病的轻重。从蛋黄颜色变化,可以测知疾病性质。如果治疗后蛋黄变为青色,则病为受寒;如果治疗后蛋黄变为金黄色,则病为受热。如果蛋滚时病人感觉不到热烫,则是病情深重的表现,应每日蛋滚治疗。
(二)热毒内盛(如皮肤红肿热痛,疔疮肿毒、暴发火眼、头面暴肿等):宜用冷滚法治疗,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三)小儿高热:用鸡蛋2个,煮熟去壳,再与路路通15克,艾叶15克一起加水同煎煮,煮沸10~15分,将鸡蛋取出1只,将蛋依次在患儿额部、两侧太阳穴、后颈、背部两侧、前胸、脐部、肘窝、腘窝等处各滚动10余次,蛋冷随换热蛋,两蛋交替使用。滚完之后,另用新鸡蛋1个,煮熟切为两半,去黄去壳,将两半个蛋白重叠,纳入银戒指1只,倒扣在患儿鸠尾穴上,1~2小时后去下,戒指呈绿色,发热可退。
(四)羊毛痧:都安壮族民间把头昏目眩、恶心呕吐、发热胸闷、腰酸骨痛症,称为“羊毛痧”。暑热天劳累过度时容易发生。具体治法是:先用手蘸盐水揉搓头部太阳穴、眉中穴,腰部,背部,上肢肘窝,下肢腘窝等处,直至充血发红为度。再用生鸡蛋2个,轮换在上述揉搓过的部位来回滤揉,很快即有无数又硬又柔的黑毛或白毛(新病出黑毛,久病出白毛)从皮肤毛孔中出来。因似“羊毛”,故俗称“羊毛痧”。这种“羊毛”一般长1.5~2.5毫米。滚揉出的“羊毛”越多,病愈越快。一般经此法治疗后,1~2日即愈。
上一页[1][2][3]下一页
【蛋滚疗法第 3 页禁忌症】
①皮肤溃疡及疮疡已溃烂化脓者,不宜用此法。
②烧伤、烫伤不宜用热滚法治疗。
【蛋滚疗法第 3 页注意事项】
①在使用热滚法时,最好在推擦疗法之后应用,效果较好。
②在用冷滚法时,应将鸡蛋用冷水冲洗干净。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