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资源|病例

搜索

首页 保健 文化 技术 资讯

科室导航:

问诊的内容

2016-02-23 17:28阅读: 来源:未知责任编辑:xnlin
[导读]问寒热 问寒热,外感病从表入里,故恶寒与不恶寒是区别表证和里证的分界线。中医常说“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如恶寒已退,则是表证已除;不恶寒而热,表示病已入里。寒

问寒热

  问寒热,外感病从表入里,故恶寒与不恶寒是区别表证和里证的分界线。中医常说“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如恶寒已退,则是表证已除;不恶寒而热,表示病已入里。寒冷一阵,发热一阵,如此寒热往来(有的伴有口干、咽干、胸胁满闷)则为半表半里症。慢性病的畏寒或低热,一般多属虚证。可能与人体功能状态的改变、机体反应性的强弱和体温调节功能的紊乱有关。如畏寒、不发热、手足清凉,为虚寒证(一般伴有自汗、疲倦、面色光白、唇舌淡红等)。低热、午后潮热、手足心热,为虚热证(一般伴有两颧发红、盗汗、消瘦、心烦难入睡、舌红少津液或有咳嗽痰血等),多见于肺结核或慢性肝炎病人。此外,如病人高热、心烦、口渴、多汗、汗出而热不退,为阳明经证。若高热、大便秘结、腹胀满,腹痛不可触按、烦躁、胡言乱语、舌苔焦黄,则为阳明腑证。故问寒热,可协助辨别病证的表里虚实。

出汗

  中医问出汗的情况是有其特色的。西医一般只问有汗或无汗,中医则通过问汗,以察病情虚实和疾病的转变发展情况。

  时间:醒时有汗称自汗,为阳虚,表虚;睡中出汗称盗汗,为阴虚。

  汗型:微汗,为表虚,表证欲解;大汗,为阳明经热,过服汗剂;冷汗,为阳气衰微;热汗,为阳气亢盛;战汗(战粟后出汗),汗后神清脉静为顺,神昏烦躁脉大为逆;汗出如油(汗出如珠粘手),为大汗亡阳,虚脱;黄汗(汗出染衣如柏汁),为黄汗病,历节风;外感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的,为表实证;外感恶风发热,汗多者为表虚证。

问头身

  问头身不适,可辨别病证的表里和虚实。内伤头痛,时痛时止,伴有昏眩;外感头痛,伴有寒热。头痛按经络辨证:前额痛连眉心的,为阳明头痛(可见于急、慢性鼻炎、额窦炎);颞侧(头部两则的太阳穴处)痛连耳,为少阳头痛;后头痛连颈的,为太阳头痛;头顶痛兼呕吐清水的为厥阴头痛。头目眩、耳鸣、恶心、呕吐痰涎的,多为湿痰阻隔的实证(如美尼尔氏综合症);虚证晕眩则有肾虚(头昏眼花、耳鸣、心悸、健忘、失眠、腰腿酸软、遗精、盗汗等,有时表现为神经衰弱),肝阳上亢(多有头脑胀重、眼珠发胀、面红目赤、激动易怒、失眠、心悸、脉弦硬等,可见于高血压病人)等表现。如肢体、关节痛,遇阴雨即发,多为风寒湿所引起的痹证(如风湿关节炎)。若诉腰痛甚、小便不畅,则可能是砂淋(肾结石或尿路结石);如腰痛,伴有小便频数、尿痛有灼热感,则为热淋(尿路感染或肾盂肾炎)。若腰痛不剧烈,时痛时止,劳累后加重,休息时缓解,则多为肾虚。

问大小便

  大便燥结,一般见于实证、热证;老年人、产妇及病后便秘,多属气虚或津少;如便秘而见身热口臭、脉满尿赤者为热;便秘而见喜热怕冷、唇淡脉迟为寒;便秘而见胸胁痞满噫气为气滞;便秘而见气短汗出头晕为虚;遍身虚痒脉浮为风;便秘而见烦热夜甚、盗汗、口干不渴为血枯。腹痛即泄,粪色黄褐,小便短赤为热泄;腹痛绵绵,便泄清稀为寒泄;食少胸闷,苔腻脉濡为湿泄;五更泄为肾阳虚;便泄里急后重、下痢赤白为痢疾。先血后便,下血鲜红,血下四溅如喷射状为肠风;先血后便,下血污浊,肛门肿痛为脏毒(近血);先便后血,血色暗淡,神疲,面色无华为脾不统血(远血)。便下完谷不化,为脾肾虚寒;粪如羊屎,为噎膈晚期,津枯液涸。

  小便癃闭,为下焦热结,三焦气化失常;小便难,多因热盛津伤;小便涩痛,为淋病;小便浑浊,为膀胱湿热;小便不禁,为气虚,中风脱证;小便次数多量少为气虚,饮多尿多或饮少尿多为消渴;遗溺为脬气不固,膀胱虚冷,肾阳虚;血尿若见涩痛者为血淋,不痛为尿血。

问饮食

  中医问饮食,是了解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所谓“纳谷者昌”,“人以胃气为本”,“浆粥入胃则虚者和”等认识,都表达了中医对脾胃后天之本的重视。食欲正常,是脾胃功能健全的反映;食欲减退,是脾胃功能失常的表现。病人在病中食欲逐渐增加,是疾病好转、机体康复的有利条件;如病中食欲渐减,示消化吸收不良,是不利于病情好转的。如病人知饥而不能食,胃酸上泛,常感饥饿,多为痰火;若善食易饥,形体消瘦,则为胃火;如食后作胀,多属脾虚气滞;厌食或怕闻食气,腹胀满,嗳气酸腐,则多是食滞,消化不良;如口渴,喜冷饮,为里热;喜热饮,为里寒;口渴而饮水不多,则多是脾胃湿热;口干,不欲饮水,为阴虚;口淡为脾胃虚,口苦为肝胆热,口甜腻为脾胃湿热,口发酸为食滞。问饮食时,还应注意问嗜好,嗜酒者多湿热,嗜烟者多痰水,嗜辛辣者多火热,嗜泥土等异物者多体有虫。


分享到: 0

热门

  • 闻 诊

    闻 诊

    闻诊,是医生利用听觉和嗅觉收集病人的有关病情,以作为判断...[详细]

  • 舌 诊

    舌 诊

    舌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内容,对舌质舌苔望诊的深度和广度,是...[详细]

  • 望五官

    望五官

    中医认为,五脏功能的盛衰,可通过面部五官的诊察而得知。...[详细]

  • 望皮肤

    望皮肤

    中医也十分重视对皮肤的望诊。正常人的皮肤常是润滑荣泽,此...[详细]

  • 望指纹

    望指纹

    望指纹是儿科诊断的特殊方法,常用于3岁以内的幼儿。因幼儿脉...[详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6 © Xnl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438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