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资源|病例

搜索

首页 保健 文化 技术 资讯

科室导航:

中医辨治产后腹痛

2016-02-24 02:18阅读: 来源:未知责任编辑:xnlin
[导读]分娩后,由于子宫强烈地阵发性收缩,而引起小腹剧烈疼痛者称产后腹痛,多见于经产妇,中医称本病为“产后腹痛”。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产后腹痛的主要机制有不荣则痛与不通

  分娩后,由于子宫强烈地阵发性收缩,而引起小腹剧烈疼痛者称产后腹痛,多见于经产妇,中医称本病为“产后腹痛”。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产后腹痛的主要机制有不荣则痛与不通则痛虚实两端。

  1.气血两虚:本病多为妇人素体虚弱,复因产时产后伤血耗气,冲任血虚,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又血少气弱,运行无力,血行迟滞,发为腹痛。

  2.产后脏腑虚弱,血室正开,起居不慎,感受寒邪,血为寒凝;或因情志失畅,肝郁气结,气滞而血瘀;或恶露当下不下,胎盘胎膜滞留子宫,瘀阻冲任,胞脉失畅,不通则痛,故使腹痛。

  辨证论治

  主要依据腹痛的特点、恶露的性质辨其虚实。治疗重在调养气血,使气血畅通。虚则补而调之,实则通而调之。

  1.气血两虚

  [证候]产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揉喜按,恶露量少,色淡质稀;面色苍白,头晕心悸,大便干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缓急止痛。

  [方药]肠宁汤。

  主要药物:当归、熟地黄、阿胶、人参、山药、续断、肉桂、麦冬、甘草。

  腹痛较著者,加香附、乌药、延胡索;便秘明显者,去肉桂,加火麻仁、肉苁蓉。


  2.血瘀

  [证候]产后小腹疼痛拒按,得热痛缓;恶露量少,色黯有块,块下痛减;面色青白,四肢欠温,或伴胸胁胀痛;舌黯,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方药]生化汤。

  主要药物: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益母草。

  若小腹冷痛明显,加小茴香、吴茱萸;恶露量少血块多,腹部硬,瘀血停滞胞宫者,加五灵脂、生蒲黄、延胡索。

  中成药

  益母草冲剂:每次1~2包,每日两次,口服。治血瘀腹痛。

  艾附暖宫丸:每次6克,每日两次,口服。治寒凝腹痛。

  桂枝茯苓丸:每次6克,每日两次。治寒凝腹痛。

  生化汤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治血虚、血瘀腹痛。

  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3粒,每日两次,口服。治血瘀腹痛。

  经验方

  1.艾草汤

  [药物组成]艾叶6~9克,益母草30克,红糖30克。

  [适应证]寒瘀性产后腹痛。血虚腹痛者忌。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

  2.香桂丸加味

  [药物组成]当归12克,川芎、木香各6克,炮姜、肉桂、吴茱萸各3克,焦山楂12克,炙甘草3克。

  [适应证]产后寒凝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一剂。

  3.生化汤加味

  [药物组成]当归15克,川芎6克,桃仁10克,炮姜3克,乳香、没药各10克,滇三七3克。

  [用法用量]水煎分服,每日一剂。

上一页[1][2]



分享到: 0

热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6 © Xnl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438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