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资源|病例

搜索

首页 保健 文化 技术 资讯

科室导航: 骨质

慢性牙周炎的诊疗(转载)

2016-02-29 01:27阅读: 来源:未知责任编辑:乐迪
[导读]慢性牙周炎是最常见的一类牙周炎,约占牙周炎患者的95%,由长期存在的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在临床上牙龈炎可逐渐、隐匿地过渡成牙周炎,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断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是最常见的一类牙周炎,约占牙周炎患者的95%,由长期存在的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在临床上牙龈炎可逐渐、隐匿地过渡成牙周炎,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断牙周炎十分重要,因为牙周炎的后果远比牙龈炎严重。
微生物(细菌)是引发牙周炎的始动因子,堆积在牙与牙龈交界处的牙面和牙龈沟内的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引发牙龈的炎症和肿胀,使局部微生态环境更利于一些牙周致病菌滋生,由牙龈上向龈下扩延,它们所引起的炎症范围扩大到深部组织,导致牙周组织的破坏,凡是能加重菌斑滞留的因素,如牙石、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塞牙)、牙排列不齐、解剖形态的异常等,均可成为牙周炎的局部促进因素,加重和加速牙周炎的进展。

本病一般侵犯全口多数牙齿,也有少数患者仅发生于一组牙(如前牙)或少数牙,发病有一定的牙位特异性,磨牙和下前牙以及邻接面由于菌斑牙石易堆积,故较易患病。

临床表征

1. 牙周袋3mm,并有炎症,多有牙龈出血
2. 临床附着丧失
3. 牙周袋探诊后有出血
4. 晚期牙松动或移位
5. 伴发病变 :根分叉病变、牙周脓肿、牙龈退缩、牙根敏感、根面龋、食物嵌塞、逆行性牙髓炎、继发性咬合创伤、口臭。

慢性牙周炎的治疗目标首先应是彻底清除菌斑、牙石等病因刺激物,消除牙龈的炎症使牙周袋变浅,并争取适当的牙周组织再生,而且要使这些疗效能长期稳定地保持,牙周治疗追求的是长期的功能、舒适和美观,而不仅着眼于治疗期间能保留的牙数,为达到上述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按部就班的综合治疗,由于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同一口腔内各个牙的患病程度、解剖条件、局部刺激因子的多少也各异,因此须针对各个患牙的具体情况,逐个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对治疗计划进行补充和调整。

1.清除局部致病因素

无论患者属于哪种类型的牙周炎,有无全身疾病,清除牙面上的细菌堆积物------菌斑和牙石,是控制牙周感染的第一步治疗,机械方法清除菌斑是清除菌斑牙石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牙周治疗的基础。
龈上牙石的清除称为洁治术,龈下牙石的清除称为龈下刮治术,也称根面平整术,除了刮除龈下牙石外,还须将暴露在牙周袋内含有内毒素的病变牙骨质刮除,使根面光滑平整,以利于牙周支持组织重新附着于根面。

2.长期控制菌斑

清除了菌斑和牙石只是牙周治疗的第一步,尚不能保证牙周炎的长期疗效,因为菌斑在牙面上时刻不断地形成,因此在治疗前和治疗中,患者必须明确菌斑的危害,能坚持不懈地有效清除菌斑。

3.全身和局部的药物治疗

慢性牙周炎对洁治和刮治有较好的反应,大多数轻、中度患者在根面平整后,组织能顺利愈合,除非出现急性症状,一般不需使用抗菌药物,对一些炎症严重、肉芽组织增生的深牙周袋,在刮治后可适当地用药物处理袋壁。

4.手术治疗

基础治疗后2-3个月时,应复查疗效,若仍有5mm以上的牙周袋,且有些部位的牙石难以彻底清除,探诊仍有出血,则可考虑进行牙周手术,在直视下彻底刮除根面或根分叉处的牙石及不健康的肉芽组织;还可在术中修整牙龈和牙槽骨的外形、植骨或截除严重的患根等,通过手术改正牙周软硬组织的外形,形成一种有利于患者控制菌斑的生理外形。

5.建立平衡的咬合关系

重症牙周炎患者有松动移位的牙齿,可发生继发性咬合创伤、甚至缺牙,这些都需要咬合治疗来解决,如调磨牙齿消除咬合干扰;如果松牙不再继续加重,且无功能障碍,则不必作特殊处理;若松牙妨碍吃东西,且继续加重,则需加以固定,有些患者还可通过正畸治疗来矫正移位的牙齿。

6.拔牙

对于有深牙周袋、过于松动的严重患牙,如确已无保留价值者,应尽早拔除,这样可以①消除细菌聚集部位;②有利于邻牙的彻底治疗;③避免牙槽骨继续吸收,以利镶牙或种植牙;④避免反复发作牙周脓肿;⑤避免因患牙松动或疼痛而使该侧不敢咬东西。

7.消除危险因素

在制订治疗计划时,应针对容易导致牙周炎加重或复发的局部因素或全身性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处理,例如改正不良修复体、调整咬合、解除食物嵌塞等,对患有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积极治疗并控制全身病,以利牙周组织愈合。


分享到: 0

热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6 © Xnl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438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