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资源|病例

搜索

首页 保健 文化 技术 资讯

科室导航: 骨质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与治疗

2016-02-29 01:27阅读: 来源:未知责任编辑:王革非
[导读]随着人们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精细化和精神心理负荷重等多方面的影响,功能性便秘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功能性便秘( functionalconstipation, FC)系非器质性原因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精细化和精神心理负荷重等多方面的影响,功能性便秘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功能性便秘( functionalconstipation, FC)系非器质性原因引起的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减少,功能性便秘与痔、肛裂、腹疝等疾病有密切关系,在心脑血管疾病、颅内高压等疾病可致生命意外,加重精神和心理负担。
1、FC的发病机制

至今尚未明确功能性便秘确切病因,其发生可能与心理因素、先天性异常、慢性炎症刺激、盆底功能障碍、滥用泻药及长期有意识抑制排便、激素、神经递质和其他调节因子异常等因素有关,目前一系列研究表明肠神经系统病变,乙酰胆碱、P物质、一氧化氮(NO)等肠神经递质异常,Cajal细胞分布和功能异常以及水通道蛋白功能及分布异常等均可能与FC的发病有关。

2、FC的诊断标准

根据RomeⅢ诊断标准,FC需要排除肠道及全身器质性病因及其他因素导致的便秘并符合以下标准:Ⅰ诊断前至少6个月中最近3个月有症状发作,症状包括以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症状:①至少25%的排便有努挣;②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团(Bristol1~2级);③至少25%的排便有不完全排空感;④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⑤至少25%的排便需手助排便(如手指扣便、支托会阴);⑥每周排便少于3次,Ⅱ不用泻药软便少见,Ⅲ不符合IBS诊断标准。

3、功能性便秘的检查方法

(1)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特殊检查方法。
详细了解病史,包括有关便秘的症状及病程、伴随症状和疾病以及用药情况、精神心理状态及社会因素等常能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一般检查方法:
肛门直肠指检常能帮助了解肛门狭窄、痔或直肠脱垂、直肠肿块及肛门直肠括约肌功能状况;对可疑肛门、结直肠病变者,直肠镜、乙状结肠镜、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均能直视观察肠道或显示影像学资料。必要时进行有关生化和代谢方面的检查。

(2)特殊检查方法 对功能性便秘患者酌情选择以下有关检查。

(2.1)胃肠通过试验(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tes,tGIT) 是确定便秘类型的简易方法,传统采用在至少停用有关影响胃肠道蠕动的药物48h后服用不透X线标志物20个后每隔24h摄腹平一张,正常人在72h内排出80%标志物,由于这些标志物的比重、形状、表面光滑度与粪便不同,其在消化道内的运行情况可能与消化道内容物的实际运行情况不符,因此检查结果常有误差,需要重复检查,此外颗粒状标志物在消化道内的定位也有困难,只能靠划线分区定。

(2.2)肛门直肠测压( anorectal manometry,ARM) 分别检测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压和用力排便时的松弛压、直肠内注气后有无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出现,还可以测定直肠的感知功能和直肠壁的顺应性等,有助于评估肛门括约肌和直肠有无动力感觉障碍,如在用力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出现矛盾性收缩,提示有出口梗阻性便秘;向直肠气囊内注气后,如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缺如,则提示有Hirschsprung′s病;直肠壁黏膜对气囊内注气后引起的便意感、最大耐受限度的容量等,能提供直肠壁的排便域值是否正常。

(2.3)盆底肌电图 用针刺电极刺人肛门外括约肌皮下束或表面电极置于肛门旁,记录静息、轻度收缩用力收缩和排便时的肌电活动,分析波形、波幅频率的变化,对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4)排粪造影(barium defecography, BD) 将模拟的粪便灌入直肠内,在放射线下动态观察排便过程中肛门和直肠的变化,测量静坐、提肛、强忍、力排各时相肛门直肠角、肛上距、乙耻距等参数,可了解患者有无伴随的解剖学异常,如直肠前膨出、肠套叠,主要用于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在便秘分型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2.5)结肠压力监测 将传感器放置到结肠内,在相对生理的条件下连续24~48h监测结肠压力变化,确定有无结肠无力,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2.6)气囊排出试验(balloon expulsion tes,tBET) 在直肠内放置气囊,充气或充水50ml并令受试者将其尽快排出,正常人5min内能排出,大于5min表示异常,如果气囊容积达200ml患者还没有便意,说明患者直肠粘膜感受性降低,有助于明确直肠与盆底肌的功能有无异常,可作为有无排出障碍的筛选试验,对阳性患者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4、临床分型

目前国际上根据排便动力学特点,将功能性便秘分为3型:①慢传输型便秘又称结肠无力,系结肠动力障碍,使内容物滞留在结肠以及结肠运输缓慢所致的便秘;②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系直肠肛门的功能异常,如排便时肛门括约肌不协调,排便反射缺如或盆底肌痉挛综合征所致;③混合型便秘即具有上述两型便秘的特点或两者均不典型。


分享到: 0

热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6 © Xnl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438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