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资源|病例

搜索

首页 保健 文化 技术 资讯

科室导航: 骨质

早搏(房早、室早)的常见问题解答

2016-02-29 01:47阅读: 来源:未知责任编辑:陈松文
[导读]早搏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早搏患者多有心悸、心跳停顿、咽喉牵拉 不适等,患者通常会将症状描述为“心脏跳到嗓子眼”、“脉搏漏掉”、“脉搏一下子快了一下”等。有

早搏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早搏患者多有心悸、心跳停顿、咽喉牵拉
不适等,患者通常会将症状描述为“心脏跳到嗓子眼”、“脉搏漏掉”、“脉搏一下子快了一下”等。有了早搏需要明确是何种早搏,临床上经常根据早搏起源的位置分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

早搏因为常见,经常在网络咨询上看到关于早搏的问题,很多患者都对早搏的治疗比较关注。一般来说,早搏的治疗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但可以先进行生活习惯调整(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熬夜,避免刺激性食物药物,如浓茶、咖啡等等),之后必要时用药物治疗(具体要看相关资料再行决定)。如果药物治疗后早搏仍比较多或者药物治疗无效,则建议必要时可考虑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点击此处参考我的文章 《室早、室速的检查及治疗》)。但是不少患者对于是否需要进行导管消融来治疗早搏及其一些相关问题仍存在较多疑问,本文将结合个人在好大夫在线上碰到的早搏相关问题的咨询回答,并结合我们中心的具体经验数据对下述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回答,以期为更为广大的患者提供参考,少走弯路。需要注意的是,导管消融治疗是在药物治疗之后才考虑进行的。目前对于早搏,临床了解的比较多的是室性早搏(室早、室性期前收缩)。下面将主要以室早为例子进行说明。

早搏什么情况下需要导管消融呢?

研究发现频发有症状的室早(早搏负荷5%)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存在显著的影响,可以引起左心功能下降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室早负荷在24%时早介导性心肌病的风险最大(敏感性79%,特异性78%)。此外,室早可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及多形性室速。因此,根据一个正常人在一天的正常心搏数(“心跳”)大概在10万次左右(60-80次/分乘以60分钟再乘以24小时),那么5%就是5000个左右,这也就是临床上经常以此作为早搏治疗的一个截断点(分界值)。

当然,房早的存在也是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等表现。因此,对于房早,虽然目前的研究证据不是很充分,但是仍然可以参照室早的标准来进行治疗。

因此,目前在临床上对于早搏是否需要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主要参考早搏的次数。如果药物治疗后早搏仍比较多或者药物治疗无效,可以选择导管消融治疗。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24小时动态监控发现室性早搏超过1万,也是导管消融的指征。在有些患者,如果症状很明显,必要时当早搏在4000-5000以上也可以考虑导管消融治疗。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也可以做导管消融治疗。但是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
速患者导管消融成功率不高,有的会恶化为室扑、室颤。

如果是早搏诱发室颤的,那么原则上是需要进行ICD(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的。当然,如果明确有早搏频繁诱发室颤、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那么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也是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治疗,而不需要考虑其次数的。

早搏什么情况下可以做导管消融,有什么要求吗?

如前所述,一般情况下,早搏在1万个左右的时候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治疗。那么为什么要早搏存在一定数量的情况下才可以做射频消融呢?

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1、术中精确标测:如果手术前没有早搏或者早搏很少,那么手术进行中就很难标测清楚早搏的起源点,虽然可以粗略的标测出来,但是在粗略标测的情况下进行消融治疗的效果就比较差,有可能会真的“瞎猫碰到死耗子”而成功,但是更多的可能是“瞎子摸象”一般失败,好比是狂轰滥炸之下仍有可能会存在一定的。

2、手术即刻效果的判断:打个比方,如果在手术的时候早搏本身就很少,那么在手术之后观察期间,就很难判断早搏到底是不是医生通过手术成功消融去除掉的,还是本身就已经不发了?因此,一般需要术前有一定量的早搏,这样对于手术即刻疗效的判断就会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避免术后早搏“死灰复燃”。

3、手术以后疗效的观察:如果本身早搏就很少,也没有太多的特殊事件发生,比如室颤、室速等。那么早搏在手术以后的疗效就很难进一步判断了。因为,在正常人,几百个早搏还是很常见的,尤其是老年人,一天下来有1-2千个房早或者室早是很常见的,在这种情况下,早搏手术是否成功就很难说清楚了。

早搏消融的成功率有多少呢?会不会复发?


分享到: 0

热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6 © Xnl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438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