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冻人医学全称肌萎缩侧索硬化,是累及大脑皮质等部位致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病,约10%-15%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且特定基因突变相关,环境因素可能参与,早期多从手部小肌肉起病易被忽视,中晚期有吞咽、言语、呼吸等严重表现,各年龄段可发病40-60岁高发男性略高,有家族史、接触致病环境者需关注,确诊者要注重护理及心理支持。
一、定义与本质
渐冻人医学全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累及大脑皮质、脑干运动神经核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损。患者会逐渐出现肌肉无力、萎缩、吞咽困难、言语不清乃至呼吸衰竭等症状,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态势。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遗传因素:约10%-15%的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已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等特定基因发生突变与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相关,这些突变基因会影响运动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导致其逐渐变性死亡。
环境因素:某些环境暴露可能与发病有关,例如重金属(如铅等)接触、头部外伤、长期吸烟等,不过具体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晰,可能是多种环境因素与遗传易感性共同作用引发疾病。
三、临床表现特点
早期表现:多从手部小肌肉开始出现症状,如手指运动不灵活、握力减退、手部肌肉逐渐萎缩,可能被患者误认为是劳累所致,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会累及上肢其他肌肉,进而影响到下肢肌肉,导致肢体无力、行走困难等。
中晚期表现:会出现吞咽困难,患者进食时容易呛咳,需借助鼻饲等方式保证营养摄入;言语功能受损,说话不清、构音障碍;呼吸肌受累时,会出现呼吸费力、气短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最终可能因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四、人群易患情况及注意要点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高发年龄段在40-60岁,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有上升趋势。
性别方面: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生活方式与特殊人群: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需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长期接触可能致病环境因素(如重金属工作环境)的人群,应做好职业防护,定期体检筛查;对于已确诊的渐冻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护理,吞咽困难者进食时需小心,避免误吸;呼吸功能不佳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呼吸辅助设备,同时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
菜刀切到手指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应根据伤口深度、清洁程度...[详细]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体温在36℃至37.5℃之间都正常,但由于体温...[详细]
子宫后位怀孕后是否容易出现腰酸,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