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的诊断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结肠镜检查。病史询问症状、诱因等,体格检查重点查腹部;实验室检查有粪便常规等及炎症标志物等;影像学检查有多种,如X线平片等;结肠镜可直接观察并取活检。
一、病史和体格检查
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包括腹泻的频率、粪便的性状(如是否带血、黏液等)、腹痛的部位、性质、发作规律,以及是否伴有发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同时,还会了解患者的发病诱因,近期的饮食情况、旅行史、用药史等。例如,若患者有近期食用不洁食物或到疫区旅行的经历,可能提示感染性结肠炎的可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病史询问重点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需关注喂养情况、生长发育等;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基础疾病对结肠炎的影响。
体格检查: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腹部,查看是否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表现,以及是否能触及腹部包块等。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肠道病变的大致情况,但这只是初步筛查。
二、实验室检查
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粪便常规检查可观察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有出血情况,有助于判断结肠炎是否存在肠道黏膜的损伤出血。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可出现粪便潜血阳性,同时可能有较多白细胞。
血常规: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及贫血情况。感染性结肠炎患者常伴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慢性结肠炎患者若长期慢性失血,可出现血红蛋白降低,提示贫血。
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等炎症标志物可反映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在结肠炎活动期,CRP和ESR通常会升高,病情缓解时可逐渐恢复正常。例如,克罗恩病活动期患者的CRP和ESR往往明显升高。
病原体检测:如果考虑是感染性结肠炎,会进行相应的病原体检测。如怀疑细菌感染,可进行粪便细菌培养,查找致病细菌;怀疑病毒感染,可进行病毒学相关检测,如轮状病毒检测等;对于寄生虫感染相关的结肠炎,可进行粪便寄生虫卵检查等。
三、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一般不作为结肠炎的首选检查,但可用于观察肠道的大体形态,如是否存在肠麻痹、肠扩张等情况。在中毒性巨结肠时,腹部X线平片可见结肠扩张等表现。
腹部超声:可帮助了解肠道壁的厚度、有无肠腔狭窄、腹腔内有无脓肿等情况。对于儿童结肠炎患者,腹部超声相对无创,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但对于肠道黏膜的细微病变显示不如其他检查清晰。
CT检查:结肠CT造影(CT结肠成像)可清晰显示结肠的形态、结构,有助于发现结肠的病变,如结肠壁的增厚、息肉、肿瘤等情况。对于一些复杂的结肠炎病例,CT检查可提供较详细的肠道病变信息。
磁共振成像(MRI):MRI肠道成像对于肠道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尤其在观察肠道壁的炎症情况、评估病变范围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且对人体辐射较小,适合一些对辐射敏感的人群,如儿童、孕妇等。
四、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是诊断结肠炎的重要手段: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看到结肠黏膜是否有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息肉等病变,并可以在病变部位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是炎症性还是肿瘤性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结肠镜检查的操作难度和注意事项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需要更轻柔的操作,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心肺功能等基础情况。在进行结肠镜检查前,需要进行肠道准备,以保证肠道清洁,便于观察。
菜刀切到手指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应根据伤口深度、清洁程度...[详细]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体温在36℃至37.5℃之间都正常,但由于体温...[详细]
子宫后位怀孕后是否容易出现腰酸,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