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资源|病例

搜索

首页 保健 文化 技术 资讯

科室导航: 骨质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2016-02-29 00:21阅读: 来源:未知责任编辑:杨华清
[导读]概述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常见的先天性足畸形。男性发病较多,可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性。畸形明显,一出生就能发现,因此疏忽的病例较少见,多能及早治疗,效果也较好,但畸形

概述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常见的先天性足畸形。男性发病较多,可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性。畸形明显,一出生就能发现,因此疏忽的病例较少见,多能及早治疗,效果也较好,但畸形也易复发,应定期随访至骨骼成熟,约14岁以后。病因尚不清楚。

临床表现
1.出生后即出现单侧或双侧足部程度不等之畸形,足部呈踝关节蹠屈位,内翻、内收畸形。
2.患儿学行走时,用前足或足外侧缘着地行走,随着年龄渐大,畸形渐加重,严重者足背着地行走,负重处出现滑囊和胼胝。
3.X线摄片,患足正侧位:出生后,X线片上可以看到距骨、跟骨、骰骨的骨化中心,有时可见到第三楔骨,所有的蹠骨和趾骨均已出现,而跗舟状骨要到3岁才出现骨化中心。
4.根据三条线估计畸形:
1)在正位片上测定跟距角,若小于30°,表明足部无内翻。
2)测量第一蹠骨纵轴和距骨纵轴所交叉的角,正常为0°—20°。
3)X线侧位片测量距骨纵轴和跟骨蹠面所形成的角,正常35°—55°,如果小于30°,则表明足下垂。如果距跟角小于15°,第一蹠骨与距骨纵轴交叉所成的角大于15°,表明距舟关节半脱位(Simon15°定律)。

诊断依据

1.婴儿出生后即有一侧或双侧足部蹠屈内翻畸形。
2.足前部内收内翻,距骨蹠屈,跟骨内翻蹠屈,跟腱,蹠筋膜挛缩。前足变宽,足跟变窄小,足弓高。外踝偏前突出,内踝偏后且不明显。
3.站立行走时蹠外缘负重,严重时足背外缘负重,负重区产生滑囊炎和胼胝。
4.单侧畸形,走路跛行,双侧畸形,走路摇摆。
5.X线摄片:距骨与第一蹠骨纵轴线交叉成角大于15°,跟骨蹠面和距骨纵轴线夹角小于30°。

治疗原则

1.从出生后即开始,愈早治疗,效果愈好。治疗方法根据年龄和畸形程度而不同。
2.手法矫正法:一般适宜6个月以内或较轻型者。从出生后即开始,愈早愈好。由医师教会母亲或带领患儿,先矫正足前部内收,再矫正距骨下关节内翻,然后矫正踝关节的蹠屈。手法应轻柔,以免损伤骨骺。每种矫正位置保持10秒钟,每次10—15分钟。每日三次,一般主张喂奶前进行。
3.石膏管形外固定矫正:适应于3月—1岁每2—3月更换一次。
4.手术治疗,适用于6个月以上,手法无法矫正者。术式按年龄而异。
1)足内后侧软组织松解术,适用于6个月至6岁患儿。
2)足外侧柱缩短术,适应于畸形严重3岁以上患儿,在足内侧、后侧软组织松解术同时,行跟骰关节骰骨或跟骨楔形切除,或行跟骨外侧楔形截骨术。
3)三关节融合术,适应于12岁以上畸形严重之患者。


分享到: 0

热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6 © Xnl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438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