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资源|病例

搜索

首页 保健 文化 技术 资讯

科室导航: 骨质

怎么吃鸡蛋才健康?

2016-03-01 00:17阅读: 来源:未知责任编辑:李莉
[导读]作为孕育小鸡的鸡蛋,其营养成分全面,营养价值不可忽视。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叶黄素等保健成分,为人类健康做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在物价飞涨的今天,它依

作为孕育小鸡的鸡蛋,其营养成分全面,营养价值不可忽视。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叶黄素等保健成分,为人类健康做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在物价飞涨的今天,它依然是普通百姓能接受的营养食品。然而因为担心某一种物质的危害,也有人对鸡蛋产生质疑的态度!我们到底该怎么样正确的对待吃蛋的问题呢?今天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每天吃多少合适?——因人而异

量多的担忧无疑有两点:一是蛋白质的浪费以及增加肝肾负担;二是胆固醇含量高,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那么确实是这个样子吗?

一个鸡蛋约60克左右,蛋白质含量约7克蛋白质,鸡蛋算是高蛋白食物。根据推荐量成年男性75克/天,女性65克/天,如果一天吃一个鸡蛋,而肉类及豆类摄入不多的话,就不会出现蛋白质浪费及增加肝肾功能的忧虑了。而如果早上已经吃了个水煮蛋,中午又吃很多豆制品,晚上又下馆子,大鱼大肉,那鸡蛋蛋白质可以算是浪费了,肝肾负担也加大了很多。所以,蛋白质是否浪费以及是否加重肝肾负担,是要综合一天的饮食结构得出来的。

而说到升高胆固醇的问题,鸡蛋中胆固醇含量较高,但是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70%是由肝脏代谢决定,30%来源于食物,不能将高胆固醇完全归结为食物的原因,同时,鸡蛋中虽然胆固醇含量较高,卵磷脂含量也较为丰富,它可以乳化胆固醇和脂肪,被吸收入细胞,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所以说,正常饮食的情况下:一两肉、半斤奶、半两饭,一个鸡蛋对于正常成年人是合适的。而对于青少年以及孕妇乳母、运动员,由于需求量的增大,可以吃两个,对于血脂高以及肥胖的人群一周吃2到4个就可以。

二:怎么样烹调促健康?——不健康的烹调方式反而让鸡蛋危害健康

蒸、煮、煎、炸、炒,做出来的鸡蛋各具风味,然而对健康的影响却是不同的。

1.鸡蛋蒸成鸡蛋羹,或者打成蛋花蛋白质结构较为松散,容易吸收,适合儿童以及消化不好的人群。

2.白水煮蛋因为加热时间短,没有去掉蛋壳,各种水溶性营养素破坏较少。而卤蛋就会破坏了部分营养素,且含盐量高也是需要考虑的健康因素。而且白水煮蛋最好是沸水煮7分钟左右即可,时间太久就会使得鸡蛋黄与蛋白接触的地方变成黑色,也就是硫化铁,不利于吸收。但是如果煮的时间太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糖心蛋”,会使得杀菌不彻底,抗生物素也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3.煎过的荷包蛋,时间短,较嫩的话,基本不会破坏过多的营养物质,但是记得少放油,否则会能量过剩。如果煎的颜色焦黄,就会对营养素有破坏作用,以及产生脂肪氧化物以及糖化蛋白质,这些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

4.尤其是炒的鸡蛋,与氧气接触面积达,且温度高,会产生更多的脂肪氧化物、胆固醇氧化物、糖化蛋白质!这些物质可以破坏血管血皮,增加粥样硬化的风险,且糖化蛋白质对于糖尿病人危害更大,影响预后以及器官的损伤程度。

因此,建议儿童以蒸蛋羹为宜,成年人水煮蛋比较好,煎嫩蛋也行,炒的比较老和炸都不推荐。

三:蛋黄该不该仍?——别把营养库扔掉

有人说蛋黄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都是集中在蛋黄中,因此,吃鸡蛋时,就会把蛋黄扔掉只吃蛋白。刚刚胆固醇对于血液胆固醇的影响已经在前面说过,不必再赘述。不仅仅是胆固醇和脂肪,就连蛋白也是蛋黄中含量较高,还含有多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对心血管有益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可以乳化脂肪以及胆固醇,还能促进脑部发育增强神经传导的卵磷脂、有益护眼的叶黄素、玉米黄素等保健成分也都集中在蛋黄中,因此,如果单单因为担心胆固醇升高而把蛋黄扔掉该是多可惜的事情啊!

四:柴鸡蛋更有营养吗?——新鲜卫生安全最重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产品的多样化,在鸡蛋的选择上,很多人偏爱柴鸡蛋,也就是土鸡蛋。总觉得土鸡蛋的营养成分更好,更安全,甚至口感也更好。其实,之所以说土鸡蛋的蛋黄颜色会比所谓的洋鸡蛋,也就是鸡场鸡蛋黄,是因为饲料中的玉米黄色以及β-胡萝卜素含量高,导致蛋黄颜色偏黄。这取决于鸡饲料的种类。颜色越黄,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的叶黄素等含量会相对较高,其他营养成分差别不大。农村的“溜达鸡”,因为活动的自由性,食物被农药残留、化肥、杀虫剂危害的可能性不可以忽视,同时鸡蛋壳没有经过严格的灭菌杀毒,也容易引起沙门氏菌的感染。而鸡场鸡所吃的饲料是严格的配方饲料,营养素更全面,蛋壳也会被集中处理。如果还是不放心,那么有机认证的鸡蛋,在整个过程中都有严格的监管,是可以放心食用的。所以,不要迷信是否柴鸡蛋,只要经过严格的监管,不存在卫生问题,相对新鲜,都可以放心的食用。


分享到: 0

热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6 © Xnl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4380号-6